把紧职业教育的“出口”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赵海明 发布时间:2014-09-26 阅读:166

     近年来,职业院校生源日益趋紧,一些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已经降到200分以下,却仍然出现“零投档”的情况。中职学校在招生中更是各显神通,出现了提前招生、代理招生、有偿招生、配额招生等各种现象。职业教育有教无类,面向人人,放开入学条件倒也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对教育教学质量不加控制,高来高走、低来低去,形成具有弹性的“出口”,则无异于饮鸩止渴、自毁长城。为了把紧职教的“出口”,

    有几项制度亟待建立。

    一是建立雇主评价机制。职教以就业为导向,质量高低体现在用人单位是否满意。职业院校实施内部质量监控是必要的,但如果离开企业的参与,难免会出现“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现象,让那些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的学生流向社会。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让用人单位或是用人单位认可的第三方介入,在一些关键的培养环节实行外部控制,学生达到了用人单位要求后,再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就像在驾校逐一通过各个环节的考核一样。有了这种机制,不仅人才培养质量会得到基本保证,而且职业教育会从整体上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否则,职业院校内部的课程改革、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翻转课堂”等,都极易出现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也可以说,当前在职业院校中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比人才培养本身更为重要。

    二是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获得具有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降低用人单位人才招聘成本的基本措施。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对职校毕业生手中的资格证书心存疑虑,资格证书成为一块“鸡肋”,让学生感到非常无奈。改进措施是让企业认可的行业组织制定职业资格标准并组织鉴定,取消职业院校内部设置的“社会化”职业资格鉴定机构,提高证书的权威性。这样也可以促使政府部门转变职能,从根本上解决“证出多门”的现象。

    三是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既然入学条件是弹性的,要达到刚性的培养质量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就只能实施具有灵活性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一直采用简单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对学分制“谈虎色变”,不仅泯灭了学生的个性,也使人才培养质量失控。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建立有效的学分制度已是当务之急。(崔发周 作者系河北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08 ;陕铁院教务处
电话:0913--2221124 email:styjwc@yeah.net